日期:2025-08-06 11:51:29
徐杰的名字最终不在12人大名单之列。这一决定引发舆论哗然,球迷们充满困惑和不满。有人开始怀疑,男篮的选人过程是否存在着“人情世故”的因素。然而,这样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并非要吹嘘徐杰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然而,在当前的国家队阵容下,放弃了联赛中控球技术最为稳健的后卫,显然存在明显风险,令人难以接受。
数据背后隐藏的细节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关注CBA比赛镜头的人可能会发现:当球队遭遇对手持续施加压力阻挠进攻时,能够有效掌控场上局势的国内球员并不多,而徐杰就是其中之一!他能够稳住局面,减少失误,并将球安全地传送到前场。这正是他的能力所在!
展开剩余59%国际比赛场地与国内赛事大有不同,对手的压迫力常常使人窒息。在对手施加强度后导致控球混乱的情形在2019年世界杯上曾让人心有余悸。然而,在当前的国家队名单中,后卫主要是那种更偏向于突破的球员——赵睿善于冲击但组织和控球能力并非其强项;胡明轩经验丰富但遇到绝对身体压力时也力不从心;而廖三宁、程帅澎也更擅长进攻而非组织……没有人真正称得上“控球大师”。
徐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他的控球基本功扎实,重心低,节奏清晰而诡异。在压力下保护球并具备观察视野的结合实属罕见。他的传球能力,尤其是在阵地战中快速做出决策并发现空档的能力,是突破对手阵线的利器。看看他如何在广东队串联内外线,如何精准找到切入位置的队友——这种组织灵活性和控制力量都是实打实的,而非虚名。他或许身形较小,但是在高强度的对抗下控制节奏的能力毋庸置疑,国内很少有后卫可以与之匹敌。
所以,当公布这份名单时,人们纷纷质疑选拔标准是什么?是基于真实国际赛事的效用和适应性吗?还是背后有其他的力量牵扯甚至左右着决定?
徐杰落选显现出一个明显的遗憾。这已不再只是某个球员的个人遗憾,而更是国家队选人逻辑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衡。如果一个志在冲击更高舞台的队伍的选拔机制不能完全基于最匹配实际需求、最能填补短板的标准进行运作,那么真正的战斗力必定会打折扣。
徐杰未能入选国家队,也许会成为他控球技术更上一层楼的契机。然而,更多的遗憾还是属于我们国家队——当他们在最需要一个出色控球手时,却主动放弃了最宝贵的利器。时间残酷,挑战无情。当失败的苦果最终吞咽时,谁又会记得那个被拒之国家队门外的身影呢?
发布于:广东省一鼎盈配资-配资行业排名-线上股票配资炒股网-股票上的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